早餐是一天中的第一餐,同時也是很重要的一餐,可能很多人都懂得這個道理,但由于對營養(yǎng)健康常識的片面理解,使得大多數(shù)人早餐吃得并不是完全科學健康的。
甚至有些大家習以為常的早餐飲食習慣,在無形之中影響了人們的健康。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如何吃好早餐這頓飯。
早餐吃不好,傷身傷腦
早餐吃得好與壞,關系著人們的營養(yǎng)膳食是否均衡,也關系著人們一天的工作和學習的效率。早餐一般食用的時間在6點~8點,距離下一餐的時間是最長的,如果早餐沒有補足足夠的能量,上午人們的大腦會出現(xiàn)反應遲鈍,精力下降,無法集中注意力的問題。
同時,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健康的吃好早餐,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們出現(xiàn)心血管健康問題的幾率。如果長期不吃早餐,或者亂吃早餐,可能會增加人們出現(xiàn)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健康問題的幾率,因此吃好一天第一餐是很重要的。
健康早餐必須遠離5個誤區(qū)
早晨只吃牛奶雞蛋,并不科學牛奶和雞蛋是現(xiàn)代很多人早餐飲食的首選,認為牛奶雞蛋營養(yǎng)非常豐富,很適合在早餐食用。事實也確實如此,但是如果大家早餐只吃牛奶和雞蛋而不吃主食,是不可取的。
因為早晨人體需要碳水化合物來補充身體一上午所需的能量,這是牛奶和雞蛋中所沒有的。雖然牛奶雞蛋中含有優(yōu)質的蛋白質,但是它們無法為身體供給能量,這會導致人們吃完早餐很快就出現(xiàn)饑餓感。
這不僅會影響人們的腸胃健康,還會影響人們上午的工作和學習的效率。正確的吃法應該是牛奶加雞蛋,再搭配面包或者谷物等主食一起食用。
用“早餐奶”代替純牛奶,降低早餐營養(yǎng)早餐一杯牛奶可以滿足人們蛋白質、鈣、磷等營養(yǎng)成分的攝入。但是不建議大家將“早餐奶”來代替純牛奶來飲用,因為早餐奶雖然口味很好,但是營養(yǎng)成分卻與純牛奶差別很大。早餐奶的蛋白質含量只有2.3%左右,而純牛奶蛋白質含量卻在2.9%以上,其他微量元素的差別更大,因此早餐喝純牛奶營養(yǎng)價值更高。
習慣吃豆?jié){油條,傷腦傷身牛奶加雞蛋的早餐飲食習慣可能更偏向于西方的飲食文化,我國傳統(tǒng)的早餐是豆?jié){加油條。豆?jié){營養(yǎng)價值豐富,對于一些對牛奶有乳糖不耐癥的朋友來說,更建議他們飲用豆?jié){。但是早餐吃油條,卻可能是有損大家健康的。因為油在高溫的環(huán)境中會產(chǎn)生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并且會破壞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同時,油條中含有較多的油脂,早餐食用會導致人們油脂攝入量超標。很多商家在炸油條時,為了油條口感的酥脆,會加入明礬,明礬中含有重金屬鋁,會使人變笨。
早餐吃大魚大肉,腸胃遭罪受俗話說,“想長壽,早晨吃得像皇帝,中午吃得像大臣,晚上吃得像乞丐”。因此有些人就覺得早晨一定要吃的營養(yǎng),于是早晨吃肉、雞翅、奶酪等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
其實早晨的飲食建議要營養(yǎng)但是也要清淡,不建議大家吃大魚大肉。因為早晨人體陽氣剛上升,脾臟較虛弱,消化能力也較差,如果食用過多大魚大肉,不僅營養(yǎng)無法吸收,會加重腸胃負擔,有損腸胃健康。
剛醒來就吃早餐,影響消化有些人早晨五六點起床后,刷完牙就立刻吃早餐。這樣的飲食習慣也不是不可取的。因為早餐吃得太早,腸胃還沒有完全“蘇醒”,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會影響消化吸收,對腸胃健康是不利的。
早餐到底該怎么吃?
一些工作繁忙的工作族,因為早晨時間緊張而不吃早餐或者吃得太晚。也有一些朋友早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管吃了對身體健康有沒有益處。這些對待早餐的方式都是不可取的,那么我們如何吃好早上這一餐?
一定要吃好、吃飽:早餐的能量攝取應占一天總能量攝入的30%,這樣才能保證人體正常運行的需求。主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再搭配一些蔬果、堅果、牛奶、雞蛋等食物,以保證營養(yǎng)的充足攝取。
起床后半小時再吃早餐:早晨起床后不要立即進餐,會影響消化,同時此時人們的饑餓感也不是很強烈,會吃得很少,導致沒過多久就會餓。建議起床后半小時后再吃早餐,此時腸胃已經(jīng)完全蘇醒,更有利于食物的攝取和吸收。
早餐不要吃得匆忙:有些上班族,因為繁忙所以早餐吃得非常匆忙,這不利于早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建議留出足夠的時間,不緊不慢地吃好早晨這一餐。
定點吃早餐:大自然有規(guī)律,人體也是有規(guī)律的。定時定點的規(guī)律吃早餐,有利于人們的腸胃健康,保證大家充沛的精力。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原創(chuàng)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舉報郵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