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時間線來看,1988年長三角十六市的經濟總量為3131億元,2000年增至約17000億元,GDP總量為珠三角的3.08倍;2018年長三角的GDP為149092億元,珠三角為81048億元。長三角是珠三角的1.84倍,顯然,珠三角城市群經濟增速總體上更快。
長三角:2020年中國最具潛力都市圈
目前,在中國有24個千萬級大都市圈,它們聚集著全國6.7%的土地、約33%的常住人口和約54%的GDP。截至2018年,長三角城市群的GDP達9.1萬億元,高于珠三角9市的8.1萬億元??傮w來看,長三角的經濟體量與珠三角相比,雖然僅高于一個中等城市GDP水平的數量級,但上海作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有著我國最完備的產業(yè)鏈、高度發(fā)達的金融、貿易等現代服務業(yè),對周邊的聯動效應非常強。
珠三角:享受大灣區(qū)紅利
在珠三角城市群中,深圳是經濟大市、土地面積小市,面積僅為廣州的1/8,總量卻超越廣州。廣深兩地勢均力敵。
歷史上,廣州一直就是中國最古老的商貿中心,也是嶺南文化的核心,在經濟底子上其實并不比深圳差,而深圳也因為科研創(chuàng)新領域的增長和房價的暴漲,使得深圳GDP趕超廣州。但其實廣深兩地在經濟結構上都是相互依存的。
而最重要的是,珠三角城市群有著全國密集的公路網,深圳、東莞高速公路密度分別位居全國第1、第3。要想富,先修路,在這方面,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是做的比較好的。
誰才是中國的未來?
區(qū)域開放程度方面,珠三角更勝一籌,比如廣州取消了對本科以上非應屆大學生的落戶限制,深圳也在人才引進方面補貼力度很大,而上海對待本地高校和非本地高校畢業(yè)生的落戶政策卻一直存在差異。
上市公司所屬行業(yè)方面,長三角區(qū)域上市公司以機械、化工和汽車零部件為主,而珠三角則以家電、數碼等相對新型制造業(yè)為主。
生活成本方面,長三角的城市整體來說更像現代化城市,而珠三角城市其中有很多城中村。而這些城中村,是承載珠三角勞動密集型產業(yè)鏈的重要基礎之一。
經濟結構方面,長三角是外資進入中國的橋頭堡,比如江蘇蘇南地區(qū)在招商引資方面,形成了眾多產業(yè)鏈完備的工業(yè)園。而浙江地區(qū)由于國資和外資滲入力量較弱,因此本土民營經濟非常發(fā)達。珠三角則在研發(fā)投入方面更多,新興產業(yè)比長三角更發(fā)達。
總的來說,長三角和珠三角總體仍在伯仲之間,珠三角城市群是多中心的,廣深港三地分別在進出口、科技和金融以及商貿物流等領域都有優(yōu)勢;而長三角的中心城市只有上海,很多產業(yè)的銜接都需要上海的銜接,其他城市與上海之間,在功能和地位上完全處于從屬地位。二者都在不同的領域有著不同的優(yōu)勢。未來,它們都將承擔著中國經濟增長的重任。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原創(chuàng)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舉報郵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