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家人,更像敵人

這幾天,一個在家里安攝像頭,監(jiān)控女兒看書的媽媽上了熱搜。

看完新聞的網(wǎng)友紛紛表示:突然想起了小時候,被父母支配的恐懼。

事情是這樣的。一位一年級女孩兒的媽媽,在家里安裝了一個云臺攝像頭,即使人不在家,也可以通過手機隨時監(jiān)視孩子,有沒有按時看書、坐姿是不是端正。

還時不時通過對講功能喊:坐直一點。你在看什么書?怎么又看動畫片?

不光攝像頭前的孩子感覺到窒息,就連看這個視頻的書單君,都感覺到一陣恐懼的哆嗦。

被以“關(guān)心你”的名義,24小時監(jiān)視著,該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沒想到,事情一出來,更多類似的事件也跟著上了熱搜。

南京一個14歲的小男孩打電話報警,稱自己的父親要裝攝像頭監(jiān)控自己。

視頻里,被指控的父親破口大罵:

我監(jiān)控你什么了?

你有多少隱私?

我是你什么人?

我不可以監(jiān)控你?

這令人窒息的一連串追問,怎么越聽越覺得熟悉?嗯,好像就差一句“我這都是為你好”了。

但這實際上早就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quán),是違法行為。

視頻中,很多被采訪的小學生都表示: 接受不了,感覺自己像個囚犯一樣生活。

而所有的家長都說:好好學習,自然不怕這種東西。我也是無奈之舉。

不知為何,這些回答越聽越不像家人,倒像是壓迫者和反抗者的斗爭,在他們的親子關(guān)系里,我只看得到兩個字: 控制。

回想我們小時候,父母的控制,是“我坐在桌前寫作業(yè),媽媽坐在身后織毛衣 ”。是“回家的父母躡手躡腳開門,第一眼就看向電視機”。

但是時代變了,科技的進步使父母操控的手得以伸得更長,從前的反抗大法已經(jīng)不管用了。

近期的新聞里,有一條是,一個小女孩趁著爸爸不在家,偷偷看電視,她的寵物狗在旁邊放風。

聽到家長的腳步聲后,狗狗趕緊伸出前爪撓了撓作業(yè),女孩迅速關(guān)掉電視,裝作一直在寫作業(yè)的樣子。隨后,家長進門。

一人一狗,配合得天衣無縫。然而他們沒想到,家里居然還有監(jiān)控?;丶液蟮陌职忠徽{(diào)回看,一切都了然于心。

想從父母的手上,擠出一點兒自由空間,實在是太難了。

父母總是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是自己的所有物,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塊肉,一塊肉哪有什么隱私權(quán)?

因此,在青春期,甚至成年之前,許多父母都認為,孩子的人格是不完善的,因此就應(yīng)該依附于家長存在。

簡單來說,就是:乖乖聽話。

這種想法會給家庭造成多大的傷害呢?

2011年的美國,一個叫詹妮弗的華裔女孩,雇了三個殺手,企圖謀殺自己的父母。結(jié)果母親當場死亡,父親逃過一劫。

其實,詹妮弗從小是個 成績優(yōu)異的乖乖女,但進入高中后,她的成績開始走下坡路,還談起了戀愛,但完全不敢讓家里人知道。

為了應(yīng)付爸媽,她謊稱自己考上了大學,每天假裝出門上學。而“大學”期間,父母依舊那么嚴厲,不準她談戀愛,不準她化妝,不準和朋友出去玩,不準上專業(yè)課以外的興趣班。

紙總是包不住火的,謊言拆穿后,父母沒收了她的手機電腦,查她的聊天記錄,完全監(jiān)控著她的生活。

這讓她走向崩潰,最終才導致了上述的慘劇。經(jīng)過四年的調(diào)查后,詹妮弗也最終入獄,被判無期徒刑。

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就像擠壓一個彈簧,壓縮著孩子的自我空間。

總有一天,這根彈簧要么就失去彈性,自暴自棄,要么就奮力反抗,與父母變得勢不兩立。

高壓教育,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家長們每每用起“都是為你好”這一借口時,書單君其實從來都不懷疑他們的真誠。

問題在于, 就像網(wǎng)上調(diào)侃的段子“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一樣,家長們的“為你好”,多少有些一廂情愿,又一意孤行。

明明看到高壓教育之下孩子們的反抗與不快樂,他們卻能夠始終堅信自己是對的。

他們總是覺得,自己站在“過來人”的角度,能一眼看穿孩子們將要走的彎路,并提前進行規(guī)避。

但事實上,在規(guī)避風險的時候,很可能要走更多的彎路,還有可能,摧毀一些更珍貴的東西。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作者吳曉樂就講述了一個和高壓教育有關(guān)的經(jīng)歷。

大學時,吳曉樂擔任了學生紀小弟的家教。

紀小弟的知識基礎(chǔ)也不太好,為了培養(yǎng)他的學習興趣,吳曉樂最初制定的學習計劃,比較簡單。

結(jié)果這可不得了,紀媽媽得知以后,不停地奪命連環(huán)Call,一打就是一個小時,要求吳曉樂必須“用力地督促他“,必須節(jié)節(jié)課都考試,還要布置雙倍的作業(yè)才行。

除此以外,還要求吳曉樂準備一本”聯(lián)絡(luò)簿“,在這個冊子上,要事無巨細地記錄上課內(nèi)容,包括教學進度,小考成績,下次考試范圍等等,以便她能夠無縫從老師手里“接過”紀小弟,繼續(xù)鞭策他學習。

紀小弟家里雖然沒有攝像頭監(jiān)控,但和書單君開頭提到的遠程監(jiān)控,真的是如出一轍。

隨著進一步了解,吳曉樂發(fā)現(xiàn),紀小弟雖然不愛學習,但在打籃球方面卻很有天賦。

可紀媽媽并不在意,她早已替兒子規(guī)劃好了人生路線:考上法律系,拿到律師執(zhí)照,繼承家里親戚的律師事務(wù)所。

后來,為了不讓他去練球,紀媽媽特意把家教的時間,從原本的下午改到上午。

這種方式不但沒能激發(fā)紀小弟的學習潛力,反而讓他更加抗拒。他最初還肯認真做作業(yè),到后來就直接敷衍了事,根本不學習了,成績就此一落千丈。

高壓教育之下能否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人才?這件事沒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被父母控制著的孩子的人生,都不快樂。

而拼了命對孩子“好”的父母,最后反而都會失去與孩子好好相處的可能性。

先成人,后成家長

家長對孩子的控制,傷害的僅僅是親子關(guān)系嗎?當然不止。

很多人都知道,父母的高壓管制是有問題的,卻說不出最大的傷害是啥。

是打游戲時間少了嗎?是不能偷偷摸魚了嗎?這樣的理由好像無法堂而皇之地對父母說出口。

其實,書單君認為, 父母的控制,傷害最大的,是孩子與自我相處的能力。

上學時期,正是一個人自我意識形成的過程。除了學習,他們還在學會如何“成人”。

可是,一個時刻被攝像頭盯著,生活被安排的滿滿當當,完全沒機會和自己相處的人,怎么可能去思考自己到底是誰,自己到底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呢?

孩子的內(nèi)心也需要隱私空間的,這個空間被家長持續(xù)擠壓之后,只會導致兩種結(jié)果。

第一,放棄自我思考,成為父母的傀儡。就像是習慣了鞭子的驢,你不抽,我就不走,你抽一下,我就走一步。一旦形成了習慣,等進入大學,走出社會,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鞭子沒了,怎么辦呢?

形成自我意識的階段已經(jīng)過去了,這時的孩子,除了隨波逐流,再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第二,就是在父母看不見的角落里,雙倍釋放自我,臥室里安攝像頭,上廁所你管不了吧;家里安攝像頭,學校里管不了吧。

這樣的孩子,一旦嗅到了自己不在父母管控范圍之內(nèi),便會變本加厲地玩,原本對學習的幾分熱情,也完全散失殆盡了。

很多父母可能會喊冤,說:“這也不是我們的本意,還不是因為我關(guān)心你們,擔心你們?nèi)狈?jīng)驗?!?/span>

這話不假, 孩子們的確是缺乏經(jīng)驗,但誰又能夠保證,父母的經(jīng)驗和判斷就一定正確呢?

其實,父母很容易缺乏邊界感,覺得自己和孩子是一體的,如果孩子優(yōu)秀,自己才算才優(yōu)秀,而如果孩子不聽話或是毫無建樹,則代表著他們的無能。

這比事業(yè)、感情狀況,都更容易動搖他們的自我認知,于是乎,父母們才會拼盡全力,教育好孩子。

這并不是因為他們想要有“優(yōu)秀的孩子”,而是因為“優(yōu)秀的孩子”代表著他們是“優(yōu)秀的父母”。

在成為父母以后,他們很容易就忘掉了自己也是個妻子/父親、是同事、是社會上的一員,甚至是身為“自己”的身份,他們太執(zhí)著于扮演好“父母”這個角色”,讓自己無法喘息,也給了孩子們太多不必要的壓力。

但其實, 人生這么長,孩子完全經(jīng)得起一些彎路,而且,比起浪費時間來,擁有自己的自主性和幸福,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正如網(wǎng)友“已注銷人士暗藍”所說:

“是活成一種標準,還是活成一個自我,活成一個獨立的‘人’?這道題總是家長先做,孩子后做,然而這道題的結(jié)果,終究要歸到孩子名下。家長之于孩子,只是也只能是起點和源頭。源頭不可能、不必要,更不可以安排河流的所有方向?!?/span>

比起打造父母心目中的“完美孩子”,不如留出足夠的空間,讓他們自行成長,也許反而會有不一樣的驚喜。

粉絲福利

為答謝您的關(guān)注,親子教育專家粉絲福利來啦?。?!

中國第一套趣味互動教學的編程書,奧巴馬、田亮等都在讓孩子學習的少兒編程,零基礎(chǔ)輕松上手,快樂學少兒編程!

參與方式:

今天4篇文章任意1篇文章留言處 留言 ,即可有機會成為幸運讀者,免費 贈送 學編程 圖書1套

活動截止:

于9月12日 12:00 截止,并在本平臺公布獲獎名單。

為了避免錯過自己的獲獎名單,建議各位 置頂星標。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轉(zhuǎn)發(fā)分享,讓更多人知道。

圖源 | 《天空之城》、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本文轉(zhuǎn)載自一個推薦好書的公眾號書單(ID:BookSelection):這里有一群三觀正的讀書人,與你分享思考,推薦好書。關(guān)注書單,我們一起通過閱讀,變成更好的人。

給予充分的自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guān)。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原創(chuàng)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

舉報郵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