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家庭醫(yī)生(jtys1983)

冬天天寒地凍,親朋好友圍成一桌,一邊吃著熱氣騰騰的火鍋,一邊說說笑笑,簡直美滋滋!

然而,來自黑龍江的齊女士一家,卻在吃火鍋時遭了殃!

去年11月,黑龍江佳木斯齊女士全家到一火鍋店聚餐,因店內(nèi)無排風設(shè)施且沒開窗,導致12人一氧化碳不同程度中毒。

圖源 / 網(wǎng)絡(luò)

所以你看,雖然火鍋吃起來 確實美味,但也充滿著重重陷阱,稍不留心,你就可能深陷其中!

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聊聊吃火鍋時最易踩的幾個陷阱,也就是最易犯的錯~

吃火鍋時,千萬別犯6個錯

“密室”涮火鍋,不注意通風

火鍋火鍋,離不開“火”。無論是傳統(tǒng)的用煤炭、液化氣做燃料的明火,還是現(xiàn)在用電加熱的暗火,只要是“火”,使用時就要警惕。

尤其是很多人聚在一個狹窄的空間吃火鍋時,要特別注意室內(nèi)通風情況。如果門窗緊閉,極易造成室內(nèi)空氣不流通和嚴重缺氧。

此時如果使用的是明火,很容易發(fā)生不完全燃燒而產(chǎn)生大量一氧化碳,導致一氧化碳中毒。

由于一氧化碳無味,中毒早期的癥狀如 惡心、嘔吐、頭暈、頭痛等,又常常會被人誤認為是喝酒所致,故很容易被人們忽略。

至嚴重中毒時,會出現(xiàn) 口唇、皮膚呈櫻桃紅色,繼而 昏迷、驚厥甚至死亡。

如果使用的是暗火,雖然可以避免一氧化碳問題,但是也要注意用電安全,以免發(fā)生意外。

注意:吃火鍋時,千萬要注意保持室內(nèi)空氣的流通,門、窗、排氣扇等都要打開,以保證室內(nèi)有足夠的氧氣以利于燃料的完全燃燒,減少有毒氣體的產(chǎn)生。

食用電加熱的火鍋時,則要注意用電安全,比如電線是否老化、有無破損或短路等情況。

食物剛出鍋就送進嘴

火鍋湯底的溫度可高達120℃,而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只能耐受50~60℃。

如果食物剛出鍋就送進嘴的話,會給人體帶來諸多傷害——

①容易燙傷口腔、食管以及胃黏膜,再加上麻和辣等刺激,易引起口腔潰瘍、咽喉炎、急性食管炎、腸胃炎等。

②熱燙的食物反復刺激食管黏膜,容易誘發(fā)食管癌,特別是那些本來就有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人。

注意:吃火鍋不可心急,最好把出鍋的食物先放在小碟里,等稍微晾涼后再吃。

貪圖鮮嫩,肉類涮幾秒就下肚

很多人吃火鍋,尤其是吃牛羊肉火鍋時,一味貪圖鮮嫩,把肉片稍稍燙一下,不等肉類徹底熟透,就匆匆吞了下去。

這樣做,不但會造成消化不良,還可能因燙煮時間太短,而被肉類中的細菌和寄生蟲“附身”。

很多寄生蟲進入人體后,會穿過腸壁隨血液擴散至全身,繼而導致人體患上一些寄生蟲病,威脅各器官和全身健康。

注意:吃火鍋時,要注意肉類的衛(wèi)生,且一定要涮熟了再吃。

喜歡喝湯底、一碗接一碗

不少人吃火鍋時,喜歡盛碗火鍋湯喝喝。但問題是,反復沸騰過的火鍋湯底非但沒營養(yǎng),還含有很多對身體有害的物質(zhì)。

首先,火鍋湯中飽和油脂、糖、鹽、嘌呤等成分特別豐富,這些成分均是肥胖癥、糖尿病、高血脂、膽囊炎、胰腺炎、高血壓、腎病、痛風等疾病的誘因。

其次,煮火鍋時,食物中的亞硝酸鹽會溶解到湯里。亞硝酸鹽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是一種有急性毒性的物質(zhì)。

它進入胃中后,會和蛋白質(zhì)分解產(chǎn)物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亞硝胺類致癌物,從而增加胃癌風險。

注意:雖說吃火鍋時喝上一小碗火鍋湯,不會達到中毒劑量,但火鍋湯確實沒營養(yǎng)又不健康,所以還是不喝為妙。

火鍋配啤酒,一口又一口

吃火鍋時,牛羊魚蝦、動物內(nèi)臟等肉類著實不少,而這些都是“第一梯隊”的高嘌呤食物。其蛋白質(zhì)分解后產(chǎn)生的大量嘌呤,還會讓火鍋湯中的嘌呤含量往上躥。

如果一邊涮菜涮肉,一邊喝啤酒,那更無異于“火上澆油”。

因為啤酒本身所含嘌呤就高,同時大量飲酒還可加速嘌呤分解為尿酸。再加上酒精不利于腎小管對尿酸的濾出,也會使得尿酸的排泄減少。

生活中,因吃火鍋、邊吃邊喝酒而導致痛風急性發(fā)作的患者并不少見。

注意:葷素搭配,別只對著肉食食指大動;吃火鍋時盡量不喝酒。

蘸料貪圖重口味

很多人調(diào)蘸料時,這種醬來幾勺,那種油來幾勺,再撒上大把辣椒圈、蒜末、姜末,生怕口味不夠重!

這樣是萬萬不可取的!

若蘸料太咸,會對胃、腎造成負擔;若蘸料過辣,食用后容易損傷胃黏膜,對于慢性胃腸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痔瘡等患者,無異于雪上加霜。

右下角,您點一個和“在看”

小編工資漲5毛

編輯:初醬

點個點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guān)。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原創(chuàng)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

舉報郵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