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好方便,還能提供情緒價值?!?/strong>

小王是華東師范大學(xué)的一名學(xué)生,2002年出生,浙江人。在上海讀書的她從來沒去過長沙,但長沙于她而言,一點也不陌生。

“抖音老是大半夜給我推長沙的美食視頻,刷微博也總是看到有人念叨著要去長沙耍,我小紅書里早就種草了好多長沙的店鋪。朋友圈里也都是去長沙打卡的,我的朋友十個有八個都去那玩過。”

“這幾年,我身邊的‘長沙濃度’可太高了!”這屆年輕人為什么突然對長沙充滿了熱情,甘愿當(dāng)起長沙的“自來水”?

“煙火氣”是年輕人口中最頻繁被提及的關(guān)鍵詞。他們說,長沙是一座有生活的城市。

“這里不會讓我覺得很陌生,或者很有距離感?!卑Ⅰ樖侵袊鴤髅酱髮W(xué)的學(xué)生,他很喜歡攝影,所以去過很多地方:繁華時尚如北京、上海、廣州,驚艷奇絕如拉薩、阿壩、敦煌……但在他眼里,只有長沙擁有讓他 “陷”進去的魅力。

▲ 阿駱愛吃的剁椒魚頭

“西藏、新疆、大西北,是很美,但去一次很累,而且很貴?!币吹綐O致的景色,要么得忍受艱苦的環(huán)境,要么得承擔(dān)昂貴的消費,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眼睛在天堂,身體/錢包在地獄”。

相比之下,去長沙,不管是時間成本,還是經(jīng)濟成本,都比較低,更適合仍在讀書或者剛剛工作的年輕人。

大城市不容易讓阿駱產(chǎn)生留下的欲望。每次采風(fēng),他取到合適的景,就馬上走了?!暗共恢劣谡f是鋼鐵森林,就是太精致了,好像隔了一層玻璃在看這里的生活?!?/p>

阿駱給出一個生動的比喻:假如把長沙比作一盤熱情騰騰的家常菜,那么其他大城市,就像是栩栩如生的模型,可能看起來更美更好吃,但卻不夠真實。

在長沙的時候,因為堵車,他曾經(jīng)和滿口塑普的滴滴司機聊了一個多小時,一不小心就“摸清”了前排大叔的所有“底細”。因為把東西落在小吃店,他曾經(jīng)被追上來的娭毑打趣,“搞莫子咯?肥克肖心!”

因為問路,他和湖南師范大學(xué)的幾個學(xué)生聊成朋友,現(xiàn)在還會約著一起玩……“但是在一線城市,游客就是游客,很難加入到當(dāng)?shù)厝说墓?jié)奏里去,更別提和這個城市建立聯(lián)系?!卑Ⅰ様倲偸?,“除了照片。”

▲ 岳麓山下,煙火裊裊的小吃攤。

而在小蔣眼里,長沙的魅力在于它的煙火氣?!拔蚁矚g長沙,長沙就像是一個喜歡熬夜的年輕人?!币坏较掳唷⒎艑W(xué)的時刻,長沙的街道就變得擁擠起來——那些唱著、跳著,歡笑甚至吼叫著的人群,直到深夜都不會散去?!霸陂L沙,我大晚上出門,還是可以約朋友逛街、唱歌、洗腳、擼串、看電影或者泡酒吧”。

相比之下,如果在杭州,商場、超市晚上九、十點鐘就關(guān)門,連夜市都是規(guī)規(guī)矩矩、整整齊齊,“有點養(yǎng)生,讓人悶得慌”。

選擇長沙是“人間清醒”

“除了煙火氣、生活味兒,你還會用什么詞語來形容長沙?”“舒服吧。”

這是一個聽起來有些奇怪的答案,但自詡為“人間清醒”的年輕人表示,選擇長沙旅游,其實是一個非常理性的選擇。在他們眼里,長沙除了好吃、好玩以外,更大的亮點竟然在于,“它好方便”。

首先,長沙的鐵路交通很發(fā)達,從任何地方出發(fā),幾乎都能在較短時間內(nèi)抵達長沙,對于囊中羞澀但又不太“安分”的廣大年輕朋友來說,是一個可以“說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

其次,長沙的“網(wǎng)紅”屬性,就意味著它已經(jīng)不神秘,“去長沙,壓根不用費心思做攻略,背上包就可以走起”。網(wǎng)上對于“打卡要點”都有詳細的標(biāo)識,還分成了各種各樣的路線,有的適合“吃吃吃”,有的 “能出片”,有的算“文化之旅”……到長沙玩,只要按照推薦的路線走,就不會踩雷

最后,作為年輕人的聚集地長沙,吃喝玩樂各種設(shè)施一應(yīng)俱全。在武漢讀書的“00后”小蔣,每次說起長沙都忍不住星星眼:“五步一茶顏,十步一劇本殺,再多走幾步就到了小吃街,這里就是天堂吧。”

▲ 長沙經(jīng)典小吃糖油粑粑

如果把長沙看作一個探索主題的游戲世界,那么每個點位,都是最佳出生點。

對于年輕人來說,長沙不算文藝氣息滿滿的“詩和遠方”,更像一塊“飛地樂園”。

有一個心理現(xiàn)象叫“渴望變身”,這是英雄動漫火爆的原因,孩子們渴望擺脫自己現(xiàn)實中的平凡身份去拯救世界。延伸過來解釋現(xiàn)在年輕人的想法也挺合適。他們平時當(dāng)夠了學(xué)習(xí)和工作的“超人”,想要至少一天脫離現(xiàn)實壓力的體驗,而長沙永遠不會拒絕他們的請求。

就像小蔣的那句口頭禪:“快樂就vans”, 餓了、困了、累了、emo了……不管他們什么時候來到長沙,都能迅速融入并找到樂趣。

旅行是體驗,而非目的

知乎上有一個回答,詳細記述了作者“田可樂”的長沙之旅,或許能夠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困惑:在一個平平無奇的周末,作者突發(fā)奇想決定去長沙一游——周五下午買票,傍晚出發(fā),周天晚上回來,工作日照常上班。時間很短,她卻沒有“好好珍惜”,到酒店先睡一個好覺,然后慢悠悠踱步到路邊攤吃宵夜。吃飽喝足,再回酒店繼續(xù)睡,第二天中午自然醒,去嘗嘗“炊煙時代”的小炒黃牛肉,下午隨便溜達溜達,坐坐野摩的,再走進“一盞燈”繼續(xù)吃。夜里,去湘江邊上散散步、吹吹風(fēng),看看對岸夜景……

▲ 長沙餐廳內(nèi)景

兩天時間,算上機票、酒店和飲食的開銷,她總共花了兩千四,但這趟旅途實在說不上與當(dāng)?shù)厝说纳钣卸啻髤^(qū)別——或許最大的差異就在于,長沙人不會在兩天喝八杯茶顏悅色。年輕人的旅游觀,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旅游不再是目的,而僅僅是一種體驗。

如果翻開家里的老相冊,我們可以看到:幾十年前甚至一直到幾年前,時髦的旅游方式,仍是景點觀光,留下“到此一游”的證據(jù)。比起“此人”,照片中更重要的元素反而是“此時此地”。再累都不會忘了景區(qū)門口的留影,再艱難都得努力把標(biāo)志性景點照全,目的就是證明自己真的到過這里。

▲ 小解在長沙黃興中路逛夜市

但在年輕人的朋友圈里,旅游打卡的照片毫無章法可言。九宮格的照片,可能只有一張是自拍,能看到個大大的笑臉,背景都看不太清楚具體在哪,剩下的都是美食和隨手拍攝的風(fēng)景,還有懶洋洋呆在民宿的照片。他們的旅行就是怎么舒服怎么來——只要自己高興,哪怕只是換個城市躺平也很不錯。

對于當(dāng)下的年輕人而言,景點已經(jīng)不再是高價值稀缺資源,能放任自己休閑的時間才是不可多得的。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行已經(jīng)不再奢侈,很多地方也不再是“一生只去一次”。他們不再追求旅行“收益最大化”,更加重視自己的情緒價值。

長沙的“火”,就是被這樣堅信“快樂就是正義”的年輕人玩出來的。他們被互聯(lián)網(wǎng)上熱鬧的討論聲吸引而來,又給這座城市增添了涌動的人氣與活力。

監(jiān)制/任帥

主編/諶偉春

編輯/湯雅雯 林安瀾(實習(xí))

來源/澎湃新聞

免責(zé)聲明: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guān)。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原創(chuàng)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

舉報郵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