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0月6日訊(全媒體記者 賀文兵 通訊員 李家軍)10月1日至4日,天氣晴好,寧鄉(xiāng)巷子口鎮(zhèn)官山村“老漢種田團”的20多名成員正在忙著收割晚稻,看著260多畝金燦燦的稻谷預售一空,“老漢種田團”的成員們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地處寧鄉(xiāng)西部山區(qū)的巷子口鎮(zhèn)官山村山多田少,青壯年外出務工的多,留守在家的大都是老幼婦孺。6組譚自強和老伴都是70多歲的人了,因年老體衰,種田越來越力不從心,眼看今年家里1.8畝梯田面臨拋荒,心里慌得不行。與譚自強同小組的彭立輝也遇到同樣的難題,老伴摔傷大腿,兒子兒媳都在外地務工,10歲的孫子正讀小學,他自己已年逾八旬,再也無力耕種自家那一丘梯田。
官山村人均稻田僅半畝,像譚自強、彭立輝家那樣的稻田,或交通不便,或高低不平,或缺水,或是冷浸田,自家無力耕種,大戶也不愿流轉,此類的“零星邊角田”有近300畝。
根據政策農田不能拋荒,但那些特殊農戶又無力種田,也難怪他們心里發(fā)慌。老黨員譚上游、吳修春、譚雄建相約向村上立下種田“軍令狀”,并邀請經驗豐富的老農“入伙”,組成“老漢種田團”,包下特殊農戶的田來種。就這樣,300多畝“零星邊角田”被“老漢種田團”包了下來。
今夏,持續(xù)兩個多月的高溫晴熱天氣導致官山村的稻田出現較大面積干旱?!傲阈沁吔翘铩北椴既甯鱾€角落,東一塊西一塊,以沙土為主,多數還是梯田,特別易受干旱,最后雖有60多畝失收,不過剩下的200多畝平均畝產仍有約350公斤,達到了村定畝產300至400公斤的目標。
9月下旬,“老漢種田團”種的稻子進入收割期?!拔乙?00公斤”“我要500公斤”……被收割機收割上來的濕谷以每100公斤180元價格賣出,比市場價低60元,實實在在讓利給了當地群眾。
國慶假期,駐官山村鄉(xiāng)村振興工作隊和支村兩委班子成員全體出動,他們發(fā)動各自人脈幫“老漢種田團”賣谷子,稻谷預售一空?!啊蠞h種田團’既解了無力種田家庭的燃眉之急,又防止稻田拋荒,更保障了特殊家庭的口糧問題,包田種的老漢們也增加了收入,一舉多得。”駐官山村第一書記洪志軍對“老漢種田團”豎起了大拇指。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原創(chuàng)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舉報郵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