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概況】

陳賡同志故居

陳賡故居位于湘鄉(xiāng)市龍洞鎮(zhèn)泉湖村,距湘鄉(xiāng)市區(qū)7公里,由故居、墓園和生平館三部分組成。故居灰墻青瓦,磚木結構,以堂屋和過廳為中軸線,兩側基本對稱,是典型的清末湘中民居。1903年2月27日,“共和國十大將軍”之一的陳賡就出生在這里,并在此度過了青少年時代。故居后山,建有陳賡大將夫婦墓園。2011年3月,大將夫婦骨灰(遺骨)遷回故里,安息在故居后山的蒼松翠柏之中。陳賡大將生平館通過大量珍貴史料,展示了大將傳奇的一生。

陳賡故居現(xiàn)為國家3A級景區(qū)、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9年接待參觀人數(shù)32萬人次。

【藏品故事】

一封信里品讀陳賡好家風

陳賡給沈廉威的信

在陳賡故居,館藏著陳賡1956年10月26日寫給外甥沈廉威的一封親筆信:“祝賀你光榮的參加了青年團,今后還要努力學習,積極工作,更好的改造和鍛煉自己,為人民做更多的工作?!?/span>

“你說只有你一個人留在云南,舉目無親,一到星期天就非常難過,這是不對的,同志間的友誼和溫暖是最寶貴的,在黨的領導下,和同志們在一起,共同為人民的事業(yè)做工作,怎么能說是‘舉目無親’呢?”信中,陳賡對外甥沈廉威悉心引導,鼓勵他融入集體、不斷進步,共同為人民的事業(yè)做工作。

陳賡出生于武將世家,他的祖父陳翼瓊是清末湘軍將領,曾寫下“德循羊祜,源紹吉安”的家訓,意為注重德行,發(fā)揚羊祜(西晉時期名將)風尚,祖上源起江西吉安。在對子女的教育中,陳賡延續(xù)了好家風。據(jù)他的大兒子陳知非回憶:“父親把我送到山西長治的北方大學讀書,鼓勵我勤奮好學,學到真本事,教育我‘七分學德、三分學業(yè),要做到德學兼?zhèn)洹_€教育我要‘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工作,不為高官厚祿所惑,甘當人民公仆’。在父親那兒,我從來沒有得到過半點特權,我大學畢業(yè)后分配在長春工作,我多次寫信給父親要求調回北京工作,父親堅決不同意,并強調‘不管在哪里都是為黨為人民工作’?!?/span>

“德循羊祜,源紹吉安”。如今,這副掛在故居大門兩旁的對聯(lián),歷經(jīng)歲月洗禮,依舊耐人尋味。

猜你喜歡

來源 | 湖南日報

編輯 | 曾冰鶴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原創(chuàng)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舉報郵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