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已經(jīng)過了一周,這一星期又熱又悶,出門仿佛就在汗蒸,南方烈日暴曬,北方陰雨不斷,又濕又潮又熱,身邊許多朋友都直呼難受,尤其是本就濕氣重的人,暑熱潮濕的三伏天就更難熬了,如果你的身體也有以下4種信號,這個三伏天,先把祛濕安排上。
- 濕氣入體信號一:起疙瘩、長疹子
體內(nèi)濕氣過重,身體皮膚一定有反應,夏天我們身體更容易長出很多小疹子,大紅疙瘩,這是身體在幫我們排濕和熱,初來江南時,我也是因不適應江南天氣,身上起了很多很大的紅疙瘩和各種小疙瘩,一片一片的,后來去找中醫(yī)老師調(diào)養(yǎng),才說這是濕毒引起的,因為體濕加上外界環(huán)境更濕,身體超過了承載濕氣的符合,就得想辦法排出來了。
很多人一到夏天,腳下也會長紅色一粒粒的疹子,擠破還會出水,這也是體內(nèi)的濕濁被排出來的體現(xiàn),身體總要找個突破口,把這些排出來,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給身體加把力,加快濕濁的排出。
脾胃好的可以喝點綠豆湯,清熱解暑,祛濕,記得要溫飲,很多人喜歡把綠豆湯冰鎮(zhèn)后飲用,這種是不利于濕氣排出的,熱著喝,才適合濕熱體質(zhì)的朋友。
脾胃虛寒,不能吃太寒性食物的朋友,可以試試三豆飲,減少了綠豆的量,增加了紅豆和黑豆,祛濕排毒,像身上起疙瘩、痘痘,可以在這個伏天里煮著喝。
材料:赤小豆、黑豆、綠豆各15克,冰糖適量。
煎服法:將三種豆類洗凈,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后小火煲至豆子軟爛,再加冰糖調(diào)味,放溫后飲用,可以替代茶飲。
綠色入肝,綠豆最能清熱降火,每到夏季我們都會煮上一鍋綠豆湯,特別解暑。
紅色入心,夏季心火旺,赤小豆有健脾祛濕的作用,降心火,養(yǎng)脾胃。
黑色入腎,黑豆滋養(yǎng)腎陰,補充腎水。
- 濕氣入體信號二:拉肚子、便溏
濕氣重的人,脾胃都虛,沒有足夠的能力去運化水液,就會出現(xiàn)拉肚子、便溏、便便不成形或是很黏膩的便便,會粘住馬桶,濕氣重濁粘滯,這是濕的特性,我們老師形容濕氣就像是面粉中和進去豬油一樣,難以清理。
2個動作1種湯,在這個三伏天,把濕氣祛一祛。
動作一:滾背
地上鋪個墊子或瑜伽墊,坐好之后,雙腿彎曲,重心落在臀部,雙腳抬起,大腿靠近小腹,雙手可以抱住膝蓋,保持這個姿勢搖擺。
一開始幅度不用太大,借助前后滾動身體來刺激背后的膀胱經(jīng),這是一條排濕的經(jīng)絡,膀胱經(jīng)暢通了,我們的氣血通暢了,體內(nèi)的濕氣也就少了。而且我們的陽脈之海——督脈也在背部,這樣滾背可以全部刺激到位,每天早上滾滾背,三五分鐘足矣,會感覺后背熱熱的,陽氣自然而然升發(fā)了,濕氣也排出來了。
動作二:單舉手臂
這個主要是調(diào)理脾胃,我們拉肚子、便溏,一般都是脾虛濕氣重,跟脾胃關系密切,單舉手臂是順應各個臟器氣機變化規(guī)律,通過脾胃升降有序的運化,全身得到滋養(yǎng),這也是八段錦中調(diào)理脾胃須單舉的動作。
做法:兩腿膝蓋稍微彎曲,兩只手掌心向上,捧在小腹前;左手翻掌,往上舉,右手翻掌向右胯的旁邊下按;兩掌一上一下?lián)伍_,同時兩腿站直,把整個身體拉伸開;一次維持2秒即可,兩手回到原來的狀態(tài),合于小腹前,全身放松;一套完成后,換為右手來一遍,重復30次。
伏天可以煮一煮四神湯來健脾祛濕,這是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因為不適應江南潮濕的氣候,為了應對濕氣而留下的方子。
由蓮子、茯苓、懷山藥、芡實四種食材燉煮而成,上述材料各15~20克混合,加水1500毫升,先浸泡1個小時;第一遍大火燒開,小火煮煮20分鐘,然后將湯液倒進碗里;用同樣的方法煎煮第二遍;將兩次湯水混合均勻,早晚分兩次空腹溫服。
四神湯不同的食材搭配,都有不同的效果,可以在家換著燉湯,既美味又能健脾祛濕。
- 濕氣入體信號三:疲憊無力、沒精神
是不是總覺得身上很沉,爬個樓梯腳下都跟綁了鉛球一樣,濕重如裹,就是這樣,體內(nèi)濕氣重,渾身沒力氣,沒精神,剛起床就想繼續(xù)睡。這種本來就沒力氣的情況下,雖說動能升陽,但是作為曾經(jīng)的濕氣重者,深有體會,別說動了,連站都不想站著。
下面就分享一種不用動也能祛濕的方法,很適合這個三伏天,三伏灸大家都聽過,艾灸能祛濕,眾所周知,艾草是純陽之草,通十二經(jīng)絡,尤其是三年陳艾做的艾柱,灸起來效果更好。
但艾灸的專業(yè)度要求比較高,一不留神容易失誤燙著,不會艾灸的朋友可以試試三伏貼,和三伏灸的效果類似,只要一撕一貼,就可以該干啥干啥了,絲毫不耽誤工作,只要記得2~3小時之后給撕下來即可。
三伏貼中用的都是辛熱性的草本,溫陽散寒,祛除濕氣,把積在體內(nèi)的陳年濕寒都給用大熱克寒的原理逼出體外,人就會舒服很多。
基本上各大醫(yī)院都會有貼三伏貼的服務,有空的話記得三伏的日子,提前預約貼敷就好。功效配方都大同小異,基本都會用白芥子、細辛、甘遂、延胡索、生姜。
- 濕氣入體信號四:白帶過多,異味重
最后這個信號是女性朋友們熟悉的,三伏天,最尷尬的就是身上膩乎乎,白帶也會變多,異味重。正常的白帶應該是白色糊狀或蛋清樣,黏稠,無腥臭味,量少但津津常潤。
白帶增多也是身體在排濕氣,同樣我們也可以用1個動作1種粥,幫助身體排濕,減少白帶,舒舒服服過夏天。
揉腹
方法:平躺后,腹部涂點油,潤滑油或精油都可,雙手手指用力,以肚臍為圓心來按壓繞圈。注意,是指腹用力,不是手掌,因為手掌很難摸到腹部的細節(jié),指腹按壓下去,可以摸到腹部有沒有淤堵點、硬塊或是脹氣,把這些地方給揉開才是重點。
我的揉腹習慣是,以肚臍為圓心,先用手指用力打圈,找到硬的結(jié)節(jié)和點,針對性的揉開,揉不動后,再以肚臍為圓心打大圈,順著胯部往腹股溝推,最后從胸口用拳頭或手掌,用力往下推,把廢氣、廢水往下推。
效果明顯的話,揉完就想上廁所,或是第二天早上就會上廁所。
芡實山藥蓮子粥,也可以稱為固帶脈粥。
芡實15克,不易煮爛,需要提前泡;鮮山藥, 50克;蓮子15克,最好不去心;白扁豆15克,不易煮爛,需要提前泡上;紅棗3枚,掰開了煮;玫瑰花3克。
每天我們煮大米或是小米粥的時候,都可以把幾種食材一起加進去煮,都是健脾祛濕的食材,營養(yǎng)又豐富,很適合在夏天食用。
濕氣重的朋友,如果身體也向你發(fā)出了以上4種信號,要及時祛濕哦!商務合作:+V jksh686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原創(chuàng)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
舉報郵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