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

80、70后是集體讀書的一代人。這一代人做了父母,對教育的重視力度自然無與倫比;而00、10后物質(zhì)空前充裕,看似無憂無慮,實則內(nèi)心日益荒涼。

本文作者郭山,作為一名70后高中老師,也作為一名00后孩子的爸爸,他在前不久一次家長會上解答了當代家長的13個煩惱,關(guān)于孩子學習成績的迷思,關(guān)于兩代人相處的艱難......也許,意識到彼此的鴻溝,才能實現(xiàn)更好的和解。

當70后家長遭遇00后孩子,我,一個70后的老師,同時也是00后孩子的家長,一個浸淫應(yīng)試體制數(shù)十年的考試綜合征資深患者,感同身受,同病相憐,同仇敵愾。

1

孩子上了高中,考試成績越來越差?

01

初中學法在高中失靈

高中功課難度、深度、廣度遠遠超過初中,高考難度遠大于中考;高中試題考查高級思維(分析、運用、建模、比較),初中試題考查初級思維(記憶,計算、表達)。

學生進入高中后,一方面考試分數(shù)會顯著下降,另一方面會出現(xiàn)“勤奮失靈”、“刷題失靈”、“記憶失靈”、“方法失靈”現(xiàn)象,高中生需要重建學習模型和學習策略。

對策:落實老師要求,調(diào)整學習模型。

02

應(yīng)試競爭在初中加劇的負面效應(yīng)

由于初三備考競爭愈演愈烈(當下中考的競爭烈度已高于高考,初三學生的備考壓力大于高三),學生進入高中后,會形成階段性、報復(fù)性的學習動力喪失,學習目標模糊現(xiàn)象。

這種對過度學習的反彈因人而異,或長或短,有的學生會放松幾個月,有的學生放松甚至長達一年。

對策:規(guī)劃學習目標,重建學習動力。

03

重點高中的學霸密度高于初中

一條小池塘的大魚游進大海,會發(fā)現(xiàn)自己只是條微不足道的蝦米。參照系變了,不能再套用過去的分數(shù)和排名對照新的參照系。

對策:轉(zhuǎn)換心態(tài),不看名次看分數(shù),不看分數(shù)看進步,不比別人比自己,不比過去比未來。

2

為啥題明明會做,就是沒能得分?

懂、會、熟、巧。是學習的四個境界。

懂,是老師上課,你聽懂了,只是最淺層次的理解,屬于最低級的學會,知識還沒有真正成為你自己的知識,實際上還是不會。這個層次,往往拿到題目不能獨立解答,是無法對付考試的,需要通過實際的刷題將知識轉(zhuǎn)化為技能。

會,是獨立解題,能夠?qū)㈩}目解答正確。此階段,理解的公式概念開始轉(zhuǎn)化為個人技能。但技能還不夠熟練不夠鞏固,往往解題速度較慢,或者答案錯誤。需要限定時間的專項練習,提高速度和準確度。

熟,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又快又準的完成解題任務(wù),還留有余量。這個階段,學生的解題技能已比較嫻熟,基本上達到了考試的要求,能夠?qū)Ω兑话汶y度的考試。但碰到難度較大的綜合性題目,可能會卡殼,考試能拿中高分,但不能達到一流水平。這類同學需要的是對各類題型和各類技能進行分類歸納,使自己的技能向更高層次邁進。即,熟能生巧。

巧,也就是前文所述的:一題多解,多題一解,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推陳出新,往往提出巧妙的解題思路,甚至能讓老師也嘆為觀止的技巧。達到此類水平的同學,是少之又少的學霸學神級別了。

3

為啥孩子成績起伏不定?

01

考試是個樣本抽查,備考也是個樣本復(fù)習

兩個樣本正好吻合,學生成績就提升;兩個樣本交集較少,學生成績就下降。

學霸的復(fù)習樣本大于考試樣本,成績肯定始終名列前茅;差生的復(fù)習樣本遠遠小于考試樣本,成績也始終穩(wěn)居墊底;中等生的學習樣本和考試樣本變化最大,所以中等生的成績起伏也最大。

對策:擴大學習范圍,加大學習深度。

02

學生學習狀態(tài)會有變化

很少有人能持續(xù)保持高昂的學習狀態(tài),很少有人能物我兩忘心無旁騖的學習。狀態(tài)有起伏,效率有高低,分數(shù)自然也有變化。

對策:順其自然,調(diào)整身心。

4

孩子為啥不愿意和我說話?

愿意與家長交流的孩子越來越少,孩子越來越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不少孩子一回家,家里的氣壓馬上降低,孩子進屋學習,全家鴉雀無聲。孩子把自己關(guān)進書房,家長舉手投足都得小心翼翼躡手躡腳。

01

這很正常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人生的第二個斷乳期。

根據(jù)心理學家統(tǒng)計,17歲的男孩是所有年齡階段說話最少的群體,42歲的中年婦女是所有樣本中說話最多的群體。悲劇的,他們一般恰恰是親子關(guān)系。

既然如此,不必過度焦慮,過了這一段,也許就風淡云輕了。

02

改變交流方式

不愿當面談話就寫信交流;不愿談學習就聊明星八卦;孩子不想談自己的事兒,家長就聊自己單位的事兒;在家無法交流,就換個環(huán)境溝通,比如在旅途中交流。

無論如何,交流的主動權(quán)都應(yīng)該在家長一方。重要的不是交流什么,而是交流本身。

5

為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越來越多?

01

富裕時代的必然

物質(zhì)寬裕和心理饑餓同存。零零后這一代人,隨著物質(zhì)寬裕的同時,心理需求就成為了新的病灶所在。某種意義上看,“抑郁癥”是一種現(xiàn)代病,一種工業(yè)社會消費社會的“富貴病”“流行病”。

對策:讓孩子參加社會實踐。

02

單向度生活的必然

70后的童年時光還沒有被電視和手機綁架,做迷藏、掏鳥窩、捉泥鰍、打陀螺、跳皮筋、擲沙包……五光十色五花八門。

現(xiàn)在呢?寫作業(yè)成為00后孩子們唯一的課余活動。當生活的多樣化、多元化、豐富化被摧毀,千姿百態(tài)的學生被固定輸入一種信息,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出現(xiàn)心理問題也就順理成章了。

對策:如果不偶爾瘋一下,人真的會瘋。

03

越來越強的生存競爭和越來越弱的抗壓能力

毫無疑問,與擁有穩(wěn)定收入的70后父母相比,00后面臨的并不是生存危機,而是發(fā)展困境。

進入大城市、大公司的學歷門檻越來越高,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資本和技術(shù)門檻也越來越高。普通勞動者和工薪階層的上升通道正日益狹窄,而中產(chǎn)階層的下降通道則日益放大。

00后可能是面臨的不僅僅是失業(yè),而是工作本身的消失,在人工智能快速迭代的今天,他們而且可能率先淪為”無用階級”。他們可以不用擔心未來,他們的父母卻不能不替他們操心。

當父母垂垂老矣,既不能戰(zhàn)勝同齡人,又不能對抗機器人的孩子們,該怎么度過漫長的一生?沒有吃過苦的一代人,正在面臨著空前嚴峻的考驗。

對策:提升抗壓能力,差異化發(fā)展。

04

心理的問題其根源不是心理,而是現(xiàn)實

重要的不是改變心理,而是改變現(xiàn)實環(huán)境。

當孩子不愿和父母說話,這是心情不好;當孩子不愿意和老師說話,這是選擇性交流;當孩子和同學也無話可說,這很危險;當孩子不傳達自己的任何信息,信息只輸入,不輸出,或既不輸入也不輸出,那就意味著問題嚴重;當孩子胡言亂語或不說話,意味著人際交流系統(tǒng)已經(jīng)崩潰。

對策:察言觀色,調(diào)整應(yīng)激。

6

為啥孩子管不住自己?

因為家長從來沒有給孩子自我管理的機會。自我管理是人的本能,當這種本能被家庭、學校剝奪后,學生會利用一切機會實現(xiàn)自我反向管理。

當自主權(quán)被剝奪干凈后,孩子會本能選擇消極對抗:啥也不做。用傷害自己的方式懲罰家長的暴政。

對策:給孩子自我生活的空間和自我管理的機會,給孩子選擇權(quán)。

7

為啥孩子就是不聽我的?

01

說得太多了

謊言重復(fù)千遍,就成了真理。同理,真理重復(fù)千遍,也就成了謊言。

02

關(guān)系太近了

距離產(chǎn)生美,距離也產(chǎn)生真理。“父不教子”,古人易子而教,說的就是人性的弱點。

03

關(guān)系僵化了

關(guān)系是第一生產(chǎn)力,也是第一教育力。一旦親子關(guān)系出現(xiàn)問題,任何家庭教育將都是負反饋。情緒惡化了,任何正確的說教也會淪為孩子充耳不聞的廢話。

04

形式搞錯了

家庭教育的基本形式應(yīng)該是家長的行動,而不是父母的語言。家長自己躺在床上玩手機,卻讓孩子好好寫作業(yè);父母自己從不學習,卻要求孩子博覽群書,無異于南轅北轍緣木求魚。

8

為啥孩子上課犯困、跑神?

01

孩子累

一天在學校呆十幾個小時,睡眠嚴重不足,能不累?現(xiàn)象:上午睡覺的同學顯著多于下午。說明大多學生晚上睡眠嚴重不足。

鍛煉嚴重不足,健康嚴重透支。

對策:早睡早起、增加運動。

02

課堂被動

自習課睡覺的人少,上正課睡覺的人多。因為自習課是學生自己思維在活動,是在完成任務(wù),所以反而不容易犯困;上正課時,大班教學缺乏互動交流,信息單向傳輸,學生只接受不反饋,大腦很容易進入抑制狀態(tài)。

對策:保持信息互動,學生要緊跟老師思維,老師要改變課堂教學方式。

9

與孩子和解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痛苦、焦慮。而且,人類之間并不能相互理解彼此的焦慮和痛苦。哪怕是親人之間,依然會存在深刻的隔膜和誤解。

家長是70后,孩子是00后。這無疑是天地大沖撞,火星對地球。70后和00后相隔的不是兩個十年,而是兩個時代、兩種文明、兩類物種。

70后是集體讀書的一代人,是獲得了教育紅利和改革開放紅利的一代人。對“知識改變命運”的認同,沒有哪一代人的感受比70后更深刻了。這一代人做了父母,對教育的重視力度自然無與倫比。

00后物質(zhì)空前充裕,精神空間卻日益逼仄。他們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原住民,他們是教育過度的一代人。他們看似無憂無慮,實則前景堪憂。

養(yǎng)老殺死80后,房價干掉90后,考試逼死00后。

套用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一段話:00后是最好的一代,也是最糟的一代…… 這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他們面前應(yīng)有盡有,他們面前一無所有;他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他們正走向地獄之門。

這是個被考試深度折磨徹底綁架的神奇國度。

這里有上億飽受分數(shù)虐待,已瀕臨崩潰的莘莘學子,

還有更多被孩子排名摧殘,已完全失控的虎爸狼媽。

考試籠罩大地,無遠弗屆,

排名綁架人生,無論西東。

學生辛苦,家長痛苦,老師命苦。

窮則思變,否極泰來。

是時候與孩子、與人生、與大學和解了。

成功不該凌駕成人,分數(shù)不能摧殘親情。

學習不該透支健康,考試不能蹂躪生命。

過一種誠實、充實、真實的教育生活。

留一段高效、高興、高調(diào)的青春回憶。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于心。知不可而為之,千萬人吾往矣?;蛴谑聼o補,愿緩解焦慮。

如果你也喜歡,設(shè)置 【星標】并點 【在看】支持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guān)。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原創(chuàng)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

舉報郵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