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高考第一天的語文、數(shù)學科目考試結束,首日考試平穩(wěn)順利,昨天天下午,考生們將進行外語科目筆試(含聽力)考試,今天進行外語聽說測試??忌鷤?,保持平穩(wěn)心態(tài),冷靜沉著,加油!
來源:“上海升學”(ID:shanghaishengxue)
考試院發(fā)布高考試卷點評
昨天語文和數(shù)學考試結束后,上海市教育考試院邀請了學科專家對高考試卷進行了分析,并發(fā)布了試卷專家點評,一起來了解下:
專家點評2020上海高考語文試卷:
平和中有新意 開闔處見精神
昨天,2020年上海高考語文科目考試結束后,市教育考試院邀請相關專家對試卷進行了評析。大家一致認為,今年的試題一如既往強調語文學科對學生學科素養(yǎng)和道德觀念的培養(yǎng),發(fā)揮考試“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
一、貼近生活,引導學生穩(wěn)定發(fā)揮
試卷選文貼近學生生活,對接學生的“自然體驗”。兩篇現(xiàn)代文分別以“兒童”“醫(yī)院”為話題,古詩的內容涉及“長江”與“少年”,作文以“世上”為視域,都強調考試與學生生活的融合。
命題立意呈現(xiàn)教改趨向,結構穩(wěn)定。現(xiàn)代文一提供《龍文鞭影》中的四句話,要求學生判斷是否屬于“兒童文學”;現(xiàn)代文二要求學生分析“勸”字的含義,都需要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學以致用、調度多層次的語文“功力”,呈現(xiàn)了教育改革的未來方向。但是整套試卷題干表述直接、明白如話,利于學生穩(wěn)定發(fā)揮,自如地展示才華。
二、弘揚正氣,體現(xiàn)立德樹人理念
試卷從名句默寫“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開始,到選一副“激勵學生刻苦學習,志存高遠”的楹聯(lián),再到古文閱讀語段中呈現(xiàn)的一心為民的宋若水形象、古文語段二中對君子之德、道義禮法的樹立與弘揚,全卷有始有終,首尾呼應,在命題中體現(xiàn)立德樹人的理念。揚正氣,立正義,修內心,重品行,實現(xiàn)語文學科的價值引領。
寫作題“這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發(fā)展進程無能為力”的叩問,也提示學生雖然在“轉折”面前可能有無能為力的無奈,然而人類不甘于被命運束縛,依然不斷地探索與創(chuàng)造,這些思考叩問正是對年輕學生內在理性與生命力量的激發(fā),也是立德樹人在更深層面上的貫徹。
三、知行融通,強調考查的綜合性
試題體現(xiàn)了對語文素養(yǎng)考查的綜合性、整體性,考查學生靈活運用學科知識、能力與方法,解決問題的綜合素質。
現(xiàn)代文一《中國古代有兒童文學嗎》中要求學生“概括本文的論證思路”,學生既要概括文章每一部分的內容,又要通過理清結構,分析每一部分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最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整個答題過程可以呈現(xiàn)學生社科文閱讀的綜合素養(yǎng)。
古文一《宋若水傳》中,要求學生分析宋若水對他人的反駁,學生不僅要有較強的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而且要有較強的分析論證過程的能力,具有較高的綜合性要求。
四、理性思辨,呈現(xiàn)教育改革走向
試卷重在具體的文本和生活語境中考查學生的知識理解與方法運用,在注重讀寫的準確性與有效性的基礎上,強調閱讀與表達的實踐性、思辨性、批判性。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論證與判斷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反思能力與綜合實踐能力,開展自主的個性化的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有著鮮明的風向標意義?,F(xiàn)代文一《中國古代有兒童文學嗎》關于兒童文學的內涵理解以及《龍文鞭影》的辨析,現(xiàn)代文二《被勸進來的病人》中關于群像塑造的藝術獨特性的分析,都體現(xiàn)了這種追求。
今年的作文命題延續(xù)了上海卷一貫的命題立意與思路,為思辨提供了更廣闊、更明晰的空間,鼓勵學生在關注現(xiàn)實生活的同時,進入更深層次的文化思考與哲學思辨。
試卷嚴格按照高考語文學科《考試說明》命制,與近年語文試卷基本保持一致,高度關注立德樹人和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這對于優(yōu)化語文教學方式,引導教學改革,有著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專家點評2020上海高考作文題目
高立意強思辨 “轉折”處見花明
昨天,上海高考語文科目考試結束后,市教育考試院第一時間公布了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題目:
世上許多重要的轉折是在意想不到時發(fā)生的,這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進程無能為力?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市教育考試院邀請相關專家對作文題目進行了評析。大家一致認為,2020年上海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有溫度、有內涵,貼近考生生活,體現(xiàn)了時代精神、育人導向。
一 、注重培根鑄魂
寫作是作者內心境界的表現(xiàn),與立德樹人緊密相關。今年的作文題目有深厚的內涵,更有情感的溫度,材料中的兩個條件“意想不到時”與“重要的轉折”能有效激活學生的心理活動,激勵青年學生理性地面對外部世界,真誠地反觀自我。
二 、視角宏觀開闊
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既有宏闊的視角,又和考生的真實經(jīng)驗具體相關。“世上”一詞拓展出開闊的眼界,考生看到材料時,自然會聯(lián)想到生活中的諸多“轉折”。因此,對考生而言這不是一個高蹈虛空的題目,他們可以密切聯(lián)系自身實際,充分注入個人真實體驗。這個作文題目并非僅僅指向個體,“事物發(fā)展進程”可以是個人生活上的短程,也可以是人類文明中的歷程;可以是某個具體問題的局部發(fā)展,也可以是社會文明階段的重大推進。材料既貼近考生的心理,符合他們的心理情境,也鼓勵考生以更廣闊的視野,將自身與外界關聯(lián),將個人體驗與群體認知關聯(lián),引導考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級思考問題,審視事物的客觀性、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和個體的主觀能動性。
三、思辨層次豐富
面對“重要的轉折”,尤其是意想不到時發(fā)生的轉折,人們會彷徨無措,但這是否意味著我們能得出“人對事物發(fā)展進程無能為力”的結論?這個命題對考生的理性判斷能力提出要求,立論要合情合理,結論要有理有據(jù)。
面對“意想不到”的“重要的轉折”,我們應該怎么辦?無論考生的選擇是“無能為力”還是“當有所為”,最初的判斷可能來自于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的感性體驗,但在對概念的剖析、對理由的分析過程中,辯證的思考將推動考生對問題認識的深化,從而在自我審視中形成更為成熟而理性的判斷。
專家點評2020上海高考數(shù)學試卷
穩(wěn)中求新 育人為本
昨天,上海高考數(shù)學科目考試順利進行。市教育考試院邀請相關學科專家對試卷進行了評析,專家一致認為試卷結構穩(wěn)定、穩(wěn)中求新、難度適中,強調核心素養(yǎng)、突出關鍵能力、落實立德樹人。
一、試卷整體穩(wěn)定,有利考生發(fā)揮水平
試卷結構穩(wěn)定、層次分明,題型、題量、難易度與往年保持一致,各部分的比例符合高考數(shù)學科目《考試說明》的要求??荚噧热葜校瑪?shù)與運算、方程與代數(shù)、函數(shù)與分析、數(shù)據(jù)整理與概率統(tǒng)計占65%左右,圖形與幾何占35%左右。
二、強調核心素養(yǎng),突出考查關鍵能力
試卷以數(shù)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以數(shù)學基礎知識為載體,突出考查考生的邏輯思維、運算求解、空間想象等學科關鍵能力。
例如,填空題與選擇題中的兩個函數(shù)問題需要考生對函數(shù)概念、性質及數(shù)學邏輯語言有深刻的理解和整體的認知,強調對數(shù)學知識本質的理解、數(shù)學方法的靈活運用,體現(xiàn)了對數(shù)學抽象、邏輯推理等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
填空題中的向量問題及選擇題中的立體幾何問題,需要考生具有數(shù)形結合、分類討論與空間想象的意識,考查了考生的直觀想象、邏輯思維等數(shù)學探索能力。解答題中的數(shù)列問題需要考生能夠通過嘗試、歸納、分析等過程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并進行嚴格的推理論證,考查了考生有效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關注社會問題,體現(xiàn)學科育人導向
試卷通過營造適當?shù)膯栴}情境,引導考生關注社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體現(xiàn)高考的育人導向。
例如,試卷以生活實踐情境為載體,設計了與道路交通有關的應用題,要求考生根據(jù)已知數(shù)學模型求解車流密度范圍,并進一步建立交通流量模型,解決相應的優(yōu)化問題。題目貼近生活,聯(lián)系社會實際,引導考生關注民生問題,體現(xiàn)學科的育人價值。試卷中還以志愿者服務為背景設計了一道計數(shù)問題,引導考生積極參與社區(qū)服務,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昨天開考的語文科目中,作文題最受大眾關注。上海升學也在第一時間邀請滬上語文名師進行作文點評,來看看老師們都是怎樣評價高考作文的。
【2020年上海高考語文作文題】
名師點評高考作文
點評人: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 黃玉峰
今年的高考作文題,與2017年的“預測”曲似同而義有異。
一是如何看待預測這個問題,面對轉折,而且是重大的轉折該怎么辦?!稗D折”,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題目。無論世界、人類、國家、家庭、個人,都會面臨轉折。有些是可以預期的,比如青春期的到來,有的是難以預測的,比如天災人禍。
2020年是人類的一個轉折點,命題人沒有像往年那樣刻意地規(guī)避了當前面臨的重大問題,也沒有專門地要求考生來談某一個問題,而是通過這樣一個人人會遇見的事,考查學生對生活、對生命的理解,考查學生的思想高度,既有現(xiàn)實性,又有永久性,還有深刻性。很明顯,它要求學生思考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之如何相處,乃至如何自處的問題。不同的人,不同思想水平的學生,將有不同理解和答案。
首先,何為重要轉折?就是事物發(fā)生根本性變化的開始,這種變化,或者是由盛而衰,或者是否極泰來,或者是不可逆轉,或者是可以挽回。既然是轉折,且是重要的,就不能只是輕微的變化,而要強調其引起的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轉折有兩種,一是意想得到,在人們常識范圍內的,一是出乎意料,倏忽而至,突然降臨的。無論之前是否預料到,或者無法想到,關鍵是事情發(fā)生后如何認真地妥善地處理。對可以預料的,當然在之前要“防范于未然”,做好充分的準備。對于突然從天而降的事情,則更應該沉著冷靜,從容應對,所謂處變不驚。蘇東坡在寫一篇考試文章是就說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
是慌張,還是沉著,是妥善地處理,還是手足無措、胡亂應對,這體現(xiàn)出人們的智慧,體現(xiàn)出對這個世界這個社會的把握,更體現(xiàn)出人的境界。
世上的有些事有偶然性,有必然性,無論偶然必然,其實都是長期積聚的結果,只是人們沒有注意到,或者沒有重視罷了。就拿這次疫情來說,自有人類以來,就有瘟疫,中國歷史上就有過幾次特大的瘟疫,造成“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社會現(xiàn)實。王羲之的“蘭亭序”就是在一場瘟疫中寫的。
當前我們生活在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預料不到的事可能隨時都會發(fā)生,在這樣一個時代,對此我們要有思想準備。盡可能預測到可能發(fā)生的事,又能從容地面對難以預測到的事,這樣才能在它到來之際,處變不驚,從容應對。
而其中的關鍵是,我們對于自然對于社會對于他人,都要有一種敬畏感。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我們過去有一種口號,叫人定勝天,往往夸大了人的作用,而對世界的變化,對自然的規(guī)律取一種傲慢的態(tài)度,結果當“轉折”來臨時,便措手不及!
要寫好這篇文章,一要從自身的感受出發(fā),又要有理論的深度。這對于整天刷題只會人云亦云的學霸和學囚來說,無疑是一道難題。而對于平時關心世事,思考人生,喜歡讀書勤于讀書的,有一定理論水平的學生,無疑是打開了一扇展示自我的大門。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道作文題,可算是后疫情時期的第一道好題。
點評人: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復旦附中語文教研組組長 黃榮華
今年上海高考作文寫作的兩大方向
今年題目思考點與2017年思考“預測”是否可能相似,但今年集中思考對“事物發(fā)展進程”的把握是否可能,比2017年題目思考的范圍更小一些。
所以寫作這個題其實只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對“事物發(fā)展進程”的把握有時是可能的,因為題目前半句是“世界上許多重要的轉折”,所以考生就可以考慮,世界上也有一些重大的轉折是可預測的、可把握的;另一個方向是對“事物發(fā)展進程”的把握本質上是不可能的,這與古人所言“天有不測風云”相同。
當然,每個方向下又可以生發(fā)出許多寫作點。相信今年多數(shù)同學會聯(lián)系新冠疫情思考,寫“積極抗爭,相信未來”這一大的主題。
點評人: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 姚為洲
給了考生很大的思考空間
——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題點評
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題是:世上許多重要的轉折是在意想不到時發(fā)生的,這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發(fā)展進程無能為力?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這道題給了考生很大的思考空間。“世上許多重要的轉折”,既可以指社會的,如突然發(fā)生的新冠病毒疫情;也可以指人生的,如個人突然遭遇的重大變故。也就是說,它既可以讓考生關注社會,也可以讓考生關注人生。特別是,他沒有像命意式材料作文題那樣給考生一個既定的立意,讓考生去闡釋,而是提出一個或“是”或“否”的問題,讓考生思考。這 “重要的轉折”“在意想不到時發(fā)生”,“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發(fā)展進程無能為力”?考生既可以作出“否”的回答;也可以作出“是”的回答;還可以作出或“是”或“否”的回答;還可以回答雖然“是”,但應當作出變“是”為“否”的努力;或者有的“轉折”本為“否”,卻因為處置不當而終為“是”了……答案多種多樣,真正給了考生很大的思考空間,而不是像去年的題目那樣,只有一種“味”好。
我昨天今天在“梨視頻”作高考直播,看到這個題,立即想到林清玄先生的一篇題為“可以預約的雪”的散文:朋友邀約他去看美麗的白茫茫一片的菅芒花——北臺灣的菅芒花是惟一可以預約的美景,就像住在北國的人預約雪景一樣,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預約的雪——他想起兩年前一起看花的朋友和自己以及所有的人,在這兩年內發(fā)生的許多變故:一個朋友患了幻聽,經(jīng)常在耳邊聽到幼年的駝鈴;一個朋友竟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門關來回走了三趟;約他看菅芒花的朋友結束了二十年的婚姻,重過單身漢的生活;他最慈愛的媽媽病故,自己經(jīng)歷了離婚再婚——這就是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這種轉折常常是“不可預約的”,也就是作文題中的“意想不到”“無能為力”。由此作者面對不可預約的人生,產(chǎn)生困惑:到底變是正常的,或者不變是正常的?作者作出了哲理性思考:人生的“變”是正常的,不可預約的,但我們應當永遠保持可以預約的希望,如同可以預約的菅芒花和可以預約的雪一樣。
聯(lián)系上海卷這道作文題,我們可以認為,林清玄先生告訴我們的是:世上許多重要的轉折是在意想不到時發(fā)生的,它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人對事物發(fā)展的進程無能為力;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放棄希望,要直面人生中“重要的轉折”,有所作為,最大可能地改變它的發(fā)展進程;即使不能,也要永遠保持可以改變的希望,以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對待人生?!@是一個努力變“是”為“否”的答案。
如果考生的答案為“否”,認為人具有改變事物發(fā)展進程、甚至扭轉乾坤的巨大力量,展示出一種奮發(fā)向上、積極有為的人生態(tài)度,固然值得肯定;但是,如果答案為“是”,認為“人對事物發(fā)展進程無能為力”呢?我認為,閱卷應以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給予承認;寫得好的話,給高分也未嘗不可。
看到這個題,我還想起,2017年上海卷作文題:“預測,是指事先推測。生活充滿變數(shù),有的人樂于接受對生活的預測,有的人則不以為然。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020年的題,在立意上是不是與它有些交叉或重合?如果有,是應該避免的,畢竟才相隔三年。
點評人:復旦附中青浦分校語文高級教師 李新
一道“任務型”作文題
今年的作文題給我耳目一新之感,材料表述非常簡潔,就一句話,世上許多重要的轉折是在意想不到時發(fā)生的,這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發(fā)展進程無能為力?一個“?”體現(xiàn)出寫作的方向和任務。
命題人沒有在審題上設置任何障礙,但在認識和思考的深度與廣度上有暗示,“?”的暗示性就在這里。我們過去喜歡在高考后拿中國的作文題和法國的作文題比較,覺得法國的作文題思辨空間更大,細心的人們會發(fā)現(xiàn),法國的作文題往往有“?”,一般用“是……還是……”的句式表達。一個“?”就把寫作的問題或者論題轉化成任務,這樣留給考生的思辨空間就很大。
“世上許多重要的轉折是在意想不到時發(fā)生的”,這是客觀事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個事實判斷,然而這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的發(fā)展進程就無能為力呢?答案可以是是,也可以是否,也可以做不完全肯定或不完全否定,要看具體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還是不是“無能為力”,形成的是一個價值判斷,是對某種客觀存在的主觀認知。也可以對前面一段話提出質疑,世上任何重要的轉折,它都有它發(fā)生的苗頭,只要我們防微杜漸,未雨綢繆,不會意想不到它的轉折,圣賢先哲往往能夠預見事物未來的走向,把握住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甚至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轉折,所謂“先見之明”,提出重要的決策性意見,而事實也證明,他們的預見完全正確,如果那樣的話,就不會對事物的發(fā)展進程無能為力,事物發(fā)展進程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人自己手里,這是人的主觀能動性所發(fā)揮的作用。
這是道任務型的作文題,靠任務驅動,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寫出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點評人:上海中學教師、市語文教學之星 俞超
轉折降臨,過去與未來轟然并至
——2020年上海高考語文作文評析
今年寒假前,我規(guī)劃去澳洲,后來覺得時間太短,決定改去云南,旅行社聯(lián)系好了,同行的朋友也找好了,錢也付了,然而緊接著新冠疫情來了,最后全家人在家宅到五月份,出門戴口罩至今!在新年之前,絕對沒有人會料到,世界的面貌會有如此巨大的變化,社會生活和全球經(jīng)濟會受到如此巨大的沖擊。毫不夸張地說,整個人類發(fā)展的進程,因為新冠疫情而發(fā)生了重大的轉折。
不過縱觀人類歷史,意想不到的轉折是家常便飯。杜牧說“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志得意滿、橫槊賦詩的曹孟德不會想到意外的東南風會把他征服江南的夢就此吹散。1815年6月18日,拿破侖沒有等到格魯希的增援,最后大敗,這個戰(zhàn)場的名字叫做滑鐵盧,這個復辟皇帝的偉業(yè)就此戛然而止,而改變這一切的一個重大原因是格魯希將軍在聽到炮火聲和將士們出戰(zhàn)的強烈請求后,思考了一秒鐘,決定還是繼續(xù)按照原定計劃行軍。改變歐洲的重大轉折性戰(zhàn)役,來自于一個人瞬間的決定。
我講述上面這些故事,是因為激動于眼前這個題目。上海每一年高考的語文作文題都不曾令人失望,品質得到相當?shù)谋WC。前年的“需要”,去年的“味道”,今年的“意想不到”,這些作文題幾乎都可以做到讓所有考生“深淺憑君試”。因而總可以讓寫作者有躍躍欲試的創(chuàng)作渴望。
今年這個題目字面幾乎都無需過多闡釋:人們是否對意外到來的轉折無能為力。這個題目的類型與往年保持一致,一種人生的課題,一種社會學和心理學意義的現(xiàn)象。從個體到企業(yè)再到民族和世界,在看似可預期的穩(wěn)定的時間進程之下,其實涌動著時刻變動不居的暗流,意想不到的轉折時時涌現(xiàn)。
可是面對這一切,我們真的如此無能為力嗎?首先我要說,是的,面對突如其來發(fā)生的,我們很多時候就是無能為力的?!坝行臍①\,無力回天”,你接下去要做的不是讓時間倒流,“無能為力”,不完全是無力,而是無法奢求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件按照自己的意圖翻轉重來。正視對于過去的“無能為力”,是為了面對當下和未來的有能有力,理性的無能為力感可以造就我們認真總結教訓,不糾纏于過往,直面零亂的現(xiàn)實和有待于打理的未來。意外到來的轉折之下,我們首先能夠做到的,就是認真打掃不曾夢見的戰(zhàn)場。
其實,沒有一場轉折是純粹突如其來,意想不到的。有人說,當事情“意外”發(fā)生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jīng)錯過了幾千次糾正它的機會了。仔細看看赤壁火燒前夜,曹孟德陣營一連串的錯誤吧,仔細看看猇亭之戰(zhàn)前,劉玄德陣營一連串的問題吧!事情一旦發(fā)生,我們確實無力回天,但是事情沒有發(fā)生,掌控可能性的,就是擁有眾多決定性資源的你我,我們會在錯綜復雜的事務面前,做出合乎理性,基于邏輯的情形判斷,準確地規(guī)避風險,把意外的轉折變成預料的結局嗎?
小概率的黑天鵝很可能是大概率的灰犀牛。只是因為我們錯過了很多,才以為它們是那么意外。當轉折降臨,一瞥之下,過去與未來轟轟然同時并至之際,你我正在做著什么呢?
對于眼前高考的挑戰(zhàn),我們所有同學其實都用了十多年時間積淀,寒窗苦讀,就是為了一個心中既定的完滿結局,就是為了向那個意料不到的轉折說不!預祝所有考生,發(fā)揮出自己全部才智,取得成功。
題意中的深刻哲理
你都領會了嗎?
注:本文試卷點評內容來源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名師點評系上海升學特約作者原創(chuàng),侵權必究!轉載請聯(lián)系授權并標注出自“上海升學”(ID:shanghaishengxue)。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原創(chuàng)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舉報郵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
網(wǎng)友評論